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
低血压合并低血糖可能由胰岛素过量、肾上腺功能减退、营养不良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、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。
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过量时,血糖迅速下降可能引发低血糖,同时伴随血管扩张反应导致血压降低。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并调整用药方案,严重时需静脉注射葡萄糖。
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醛固酮分泌不足,易出现钠丢失和血容量减少,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。同时糖皮质激素缺乏会降低肝糖原分解能力,空腹时易发生低血糖。需长期补充氢化可的松等激素。
长期热量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会导致肝糖原储备减少,引发餐前低血糖。蛋白质缺乏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,血管内水分外渗引起低血容量性低血压。需逐步增加优质蛋白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的摄入。
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帕金森病患者交感神经调节异常,进食后内脏血管不能正常收缩,导致餐后低血压。同时血糖调节功能受损易出现反应性低血糖。可穿戴加压袜改善循环,少量多餐避免血糖波动。
部分降压药如α受体阻滞剂可能抑制肝糖原分解,β受体阻滞剂会掩盖低血糖心悸症状。抗抑郁药米氮平、抗帕金森药左旋多巴等也可能诱发双重低反应。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。
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,每3-4小时进食一次,选择全谷物、坚果、乳制品等缓释碳水食物。避免空腹运动,体位变化时动作放缓。建议随身携带糖果应急,定期监测晨起血压和餐前血糖。血压持续低于90/60mmHg或反复出现冷汗、晕厥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