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
高血压的危害通常大于低血压,两者均可引发严重并发症但风险程度不同。高血压易导致心脑血管事件,低血压多引起短暂性器官供血不足。
高血压长期未控制会引发左心室肥厚、肾功能衰竭、视网膜病变等不可逆损伤,收缩压每升高20毫米汞柱,心血管死亡风险翻倍。低血压造成的器官损伤多为急性可逆性缺血,如短暂性脑灌注不足引发的晕厥。
高血压是脑卒中、心肌梗死的主要诱因,约54%的脑卒中和47%的冠心病归因于血压升高。低血压严重时可诱发休克或跌倒骨折,但多数情况下不会直接导致致命性疾病。
高血压早期常无症状,约50%患者不知情,待出现症状时多已发生血管硬化。低血压症状明显如头晕、乏力,易被及时察觉并干预。
高血压需终身用药控制,联合用药方案涉及钙拮抗剂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3类以上药物。低血压通常通过增加水钠摄入、穿弹力袜等非药物手段即可改善。
妊娠期高血压可引发子痫前期导致母婴死亡,老年人高血压易合并痴呆。低血压对孕妇影响较小,但老年人可能因体位性低血压增加跌倒风险。
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监测血压并限制钠盐摄入,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、游泳。低血压人群可适当增加饮水量至每日2000毫升,避免突然改变体位,饮食中适量添加含电解质食物如香蕉、菠菜。两类患者均需定期体检评估心肾功能,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