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
阴道炎症主要分为细菌性阴道病、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、滴虫性阴道炎、萎缩性阴道炎和非特异性阴道炎五种类型,各具典型特征。
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导致,特征性表现为灰白色稀薄分泌物伴鱼腥臭味,pH值常大于4.5。显微镜检查可见线索细胞,乳酸杆菌减少而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增多。多数患者外阴瘙痒轻微,但可能增加盆腔炎和早产风险。
俗称霉菌性阴道炎,典型症状为豆渣样稠厚白带,外阴剧烈瘙痒伴灼痛,阴道壁可见白色伪膜。好发于妊娠期、糖尿病患者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者,阴道pH通常保持正常4.0-4.5,镜检可见假丝酵母菌假菌丝。
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,表现为大量黄绿色泡沫状脓性分泌物,伴有明显外阴刺激症状和性交痛。阴道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,pH值多高于5.0。该病属于性传播感染,需伴侣同时治疗,未治愈可能增加HIV感染风险。
绝经后妇女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,特征为阴道黏膜变薄苍白,分泌物稀薄呈淡黄色,常伴性交困难或尿频尿急。阴道上皮细胞成熟指数左移,pH值升高至6.0-7.5,易与尿路感染症状重叠。
多因理化刺激或过敏反应引发,表现为阴道充血水肿伴黄色分泌物,但病原学检查阴性。常见诱因包括过度阴道冲洗、卫生用品过敏或局部药物刺激,需排除其他特异性阴道炎后方可诊断。
日常需注意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,选择棉质透气材质;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;避免频繁使用阴道冲洗剂破坏菌群平衡;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。出现异常分泌物持续3天以上、伴随明显瘙痒或异味时,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白带常规检查,不同类型的阴道炎治疗方案差异显著,需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针对性用药。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控制血糖,绝经期妇女可咨询医生关于局部雌激素治疗的必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