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
宝宝会说话的前兆主要有发出无意义音节、模仿成人语调、对声音敏感、使用肢体语言表达需求、出现特定词汇关联行为。
6-9个月婴儿常发出“ba”“ma”“da”等重复音节,这是语言发展的前语言期表现。喉部肌肉发育使气流通过声带时产生有节奏的振动,这种咿呀学语会随月龄增加逐渐复杂化,为后期真正语言输出奠定发音基础。家长可通过面对面模仿婴儿发音进行互动强化。
10-12个月幼儿开始模仿成人说话的抑扬顿挫,虽然发出的仍是无意义串音,但能复现疑问句的上扬语调或陈述句的下降语调。这种韵律感知能力表明大脑已建立语音模式识别机制,是语言理解向表达过渡的关键标志。
当宝宝突然对特定声音如门铃、电话铃表现出转头寻找声源、停止当前活动等专注行为,说明听觉-语言中枢开始筛选环境中的有效信息。这种选择性注意力的出现,意味着大脑正为语言输入建立优先级处理系统。
语言前期幼儿会通过指物、拉扯家长衣物等非言语方式表达需求。当宝宝边指玩具边观察家长反应时,表明已具备“交流意图”这一语言核心要素。这种前语言沟通行为通常出现在首个有意识词汇出现前的1-2个月。
当孩子听到“奶瓶”就转头寻找或拍打餐椅,说明已建立语音符号与实物的心理联结。这种理解先于表达的现象是语言爆发期的重要前兆,多数幼儿会在掌握50个理解性词汇后的4-6周出现主动语言输出。
促进语言发育需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,每天进行15分钟以上的面对面交流,使用简短句子配合实物指认。避免电子屏幕暴露,多提供摇铃、发声布书等听觉玩具。若18个月仍无任何交流意图或24个月词汇量少于50个,建议到儿童保健科进行语言发育评估。日常可记录宝宝发出的新音节、理解指令的数量及肢体回应方式,这些数据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判断语言发展状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