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
干咳无痰可能由呼吸道感染、过敏反应、胃食管反流、药物副作用或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,可通过对症治疗和病因干预缓解症状。
病毒或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时,炎症刺激气管黏膜导致干咳,常见于感冒初期或流感恢复期。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,可服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物;若伴随发热或脓性分泌物需排查细菌感染,必要时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。
花粉、尘螨等过敏原诱发气道高反应性,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,常伴鼻痒或眼痒。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,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或布地奈德吸入剂控制症状,长期管理需避免接触过敏原。
胃酸反流至咽喉部刺激咳嗽感受器,表现为平卧后加重的干咳,可能伴反酸或烧心。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,抬高床头15-20厘米,严重者需服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分泌。
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可能引起缓激肽蓄积,导致约20%用药者出现顽固性干咳。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等替代药物。
干燥空气、烟雾或粉尘等物理刺激可引发保护性干咳。建议保持室内湿度40%-60%,使用空气净化器,职业暴露者需佩戴N95口罩。长期暴露于PM2.5可能造成气道黏膜损伤,需加强防护。
持续两周以上的干咳建议进行胸片或肺功能检查。日常可饮用蜂蜜水缓解咽喉干燥,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气道。睡眠时使用加湿器,晨起用生理盐水漱口清除夜间积聚的刺激物。适度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增强气道清除能力,但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咳嗽反射。若咳嗽伴随咯血、呼吸困难或体重下降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