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
辛辣食物主要指通过刺激口腔和消化道黏膜产生灼热感的食物,常见类型包括辣椒、生姜、大蒜、芥末、花椒等。这类食物通常含有辣椒素、硫化物或挥发性油脂等活性成分。
辣椒及其制品如辣椒粉、辣酱含有辣椒素,该成分通过激活TRPV1受体引发灼烧感。新鲜辣椒的辣度与品种相关,小米椒、朝天椒等属于高辣度品种。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加重消化道炎症。
生姜、高良姜等含有姜酚类物质,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产生温热感。这类食物在中医理论中属辛温解表药,适量食用可缓解风寒症状,但阴虚体质者需控制摄入量。
大蒜、洋葱含有的蒜素会刺激黏膜,其硫化物在咀嚼时转化为具有强烈刺激性的烯丙基硫醚。这类食物具有抗菌作用,但空腹大量食用可能引发胃部不适。
花椒、胡椒、芥末等通过含有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产生刺痛感。四川花椒还含有羟基-α-山椒素,能产生特殊的麻刺感。烹饪时过量添加可能掩盖食材原味。
高度白酒、烈性酒虽不属于食物范畴,但乙醇会溶解黏膜表面的磷脂层产生灼烧感。长期饮用会降低味蕾敏感度,导致对辛辣食物的耐受阈值升高。
日常饮食中建议根据个人体质调整辛辣食物摄入量,消化道敏感者应避免空腹食用。可搭配牛奶、酸奶等富含酪蛋白的食物缓解刺激感,食用后出现持续胃痛或腹泻需就医排查胃炎、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。合理控制摄入频率和剂量,既能享受风味又减少黏膜损伤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