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
预防骨转移需从控制原发肿瘤、增强骨骼健康、定期监测三方面入手,主要措施包括规范治疗原发癌、补充钙与维生素D、适度负重运动、避免骨损伤风险因素、定期骨密度及影像学检查。
规范治疗乳腺癌、前列腺癌、肺癌等高转移风险肿瘤是根本措施。手术切除后需按指南完成放化疗或靶向治疗,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,早期发现微转移灶。例如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内每6个月需进行骨扫描监测。
每日摄入1000-1200毫克钙质,可通过牛奶、豆腐、深绿色蔬菜补充。配合800-1000IU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,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需维持在30ng/ml以上。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、骨化三醇等制剂。
每周3次30分钟负重运动可增加骨密度,如快走、爬楼梯、太极拳等。水中运动适合关节受限者,需避免跳水等高冲击动作。运动时穿戴护具预防骨折,骨质疏松患者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训练。
戒烟限酒减少骨质流失,酒精每日不超过15克。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,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炎症。居家环境需防跌倒,浴室安装扶手,楼梯设置防滑条。
高风险人群每1-2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,出现骨痛、病理性骨折需立即行PET-CT或骨扫描。绝经后女性、长期激素治疗者建议使用唑来膦酸等骨保护药物。
保持均衡饮食,每日摄入300克乳制品、50克大豆制品及500克深色蔬菜,限制咖啡因每日不超过200毫克。阳光照射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,春秋季每日10-15点暴露四肢10-30分钟。建立规律作息,保证7-8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影响骨骼修复。出现不明原因腰背痛、夜间骨痛加重时需及时就诊,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病理性骨折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