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
反复咳嗽可能由呼吸道感染、过敏性鼻炎、胃食管反流、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抗感染治疗、抗过敏治疗、抑酸治疗、支气管扩张剂、糖皮质激素等方式缓解。
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气道黏膜炎症是咳嗽常见原因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可持续3-8周,称为感染后咳嗽。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阵发性刺激性干咳。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,配合镇咳祛痰药。
鼻后滴漏综合征是过敏性鼻炎引发慢性咳嗽的主要机制。患者常伴鼻痒、喷嚏、清水样鼻涕,夜间平卧时咳嗽加重。鼻腔冲洗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症状,口服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能缓解过敏反应。
胃酸刺激食管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咳嗽,占慢性咳嗽病例的20%-40%。典型表现为餐后/夜间咳嗽,伴反酸烧心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需连续使用8周,睡前3小时禁食、抬高床头等生活方式调整同样重要。
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导致气道黏液高分泌,表现为每年咳嗽咳痰超过3个月且持续2年以上。急性加重期需用氨溴索等祛痰药,稳定期推荐噻托溴铵等长效支气管扩张剂,戒烟是根本防治措施。
以慢性干咳为唯一症状的特殊哮喘类型,夜间及凌晨发作明显,气道高反应性检测可确诊。首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,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,需持续治疗3个月以上。
建议记录咳嗽发作时间、诱因及伴随症状,避免接触冷空气、粉尘等刺激因素。每日饮用40℃左右蜂蜜水可缓解咽喉不适,练习腹式呼吸能改善咳嗽效率。症状持续超过8周或出现咯血、消瘦等情况需及时进行胸部CT、肺功能等检查。合并过敏性体质者应定期清洗床上用品,使用除螨仪降低环境过敏原负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