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
月经量少提前可能由内分泌失调、卵巢功能减退、子宫内膜损伤、精神压力过大、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。
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功能紊乱会导致雌激素分泌不足,影响子宫内膜正常增生。常见诱因包括长期熬夜、过度节食,表现为周期缩短至21-23天,经量减少至正常量的1/3。可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确诊,需调整作息并补充植物雌激素。
卵巢早衰或围绝经期过渡阶段会出现卵泡储备下降,伴随促卵泡激素水平升高。35岁前发病者需排查染色体异常,典型症状包括潮热盗汗,经量呈进行性减少。建议检测抗缪勒管激素评估储备功能。
多次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可能造成基底层内膜受损,导致宫腔粘连。患者常有周期性腹痛,超声显示内膜线中断。宫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,轻度粘连可通过球囊扩张术改善。
慢性应激状态会升高皮质醇水平,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。常见于职场女性,可能伴随脱发、失眠等症状。正念冥想和规律运动能有效降低压力激素水平。
长期铁缺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,导致子宫内膜供血不足。典型表现为指甲脆裂、乏力,血清铁蛋白低于15μg/L需进行营养干预,建议增加动物肝脏和深绿色蔬菜摄入。
建议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,每周摄入2-3次三文鱼补充ω-3脂肪酸。经期避免生冷饮食,可饮用红枣枸杞茶改善循环。连续3个月周期异常需进行妇科超声和甲状腺功能检查,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或甲减等器质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