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核患者的血常规有啥异常吗

孟莉 主任医师

孟莉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  血液内科

结核病患者血常规常见异常包括淋巴细胞比例升高、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、血红蛋白减少、血小板计数异常及血沉加快。

1、淋巴细胞高:

活动性结核病常引起CD4+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,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升高>40%。这种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结核分枝杆菌的重要机制,但持续过高可能提示感染未控制。需结合结核菌素试验、γ-干扰素释放试验等进一步评估。

2、中性粒低:

约30%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<50%,可能与结核杆菌抑制骨髓造血或慢性感染消耗有关。当合并HIV感染时更为显著,需警惕继发细菌感染风险。动态监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。

3、贫血表现:

慢性病性贫血是典型改变,血红蛋白多降至90-110g/L,呈正细胞正色素性。因炎症因子抑制铁代谢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所致。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、乏力等症状,需与营养不良性贫血鉴别。

4、血小板异常:

血小板计数可能增高反应性增多或减少脾功能亢进或药物副作用。抗结核治疗期间若血小板<50×10⁹/L,需警惕利福平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,应立即停药并处理。

5、血沉加快:

红细胞沉降率ESR通常>50mm/h,与C反应蛋白升高同步,反映结核活动性炎症。但特异性较低,需排除其他感染或风湿性疾病。治疗有效时血沉可逐渐恢复正常。

结核病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、鸡蛋、豆制品1.2-1.5g/kg,补充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、动物肝脏和维生素C柑橘、猕猴桃的食物以增强黏膜防御。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八段锦、散步,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消耗。定期复查血常规、肝肾功能,观察药物不良反应。居家注意开窗通风,痰液需消毒处理,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筛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