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寒月经量少怎么调理

曲中玉 副主任医师

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  妇科

宫寒月经量少可通过饮食调理、艾灸疗法、中药调理、运动改善、保暖措施等方式缓解。宫寒通常由体质虚寒、气血不足、肾阳虚衰、外感寒邪、生活习惯不良等因素引起。

1、饮食调理:

日常可多食用温补性食物如生姜红糖水、羊肉汤、桂圆红枣茶,避免生冷寒凉饮食。中医认为黑色食物入肾,黑豆、黑芝麻可搭配枸杞煮粥,有助于温养下焦。每周3-4次饮用当归生姜羊肉汤,其中当归能活血调经,生姜散寒温中,羊肉补虚暖肾。

2、艾灸疗法:

选取关元穴、气海穴、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艾灸,每次15-20分钟,每周2-3次。艾草燃烧产生的红外辐射能渗透皮下3-5厘米,促进盆腔血液循环。月经前一周开始艾灸效果更佳,但经期应暂停操作。长期宫寒者可配合隔姜灸增强温通效果。

3、中药调理:

临床常用艾附暖宫丸、温经汤、右归丸等方剂,需中医师辨证使用。艾附暖宫丸适用于小腹冷痛伴月经后期,温经汤主治血寒经少色暗,右归丸侧重肾阳虚型宫寒。中药调理周期通常需3个月经周期以上,服药期间忌食绿豆、白萝卜等解药食物。

4、运动改善:

坚持快走、瑜伽、八段锦等温和运动,每日30-40分钟促进阳气升发。特别推荐暖宫操:平躺屈膝做骨盆倾斜运动,配合腹式呼吸,每天早晚各20次。冬季可选择室内跳绳,每分钟70-80次的节奏能有效改善盆腔血液循环。

5、保暖措施:

四季注意腰腹部保暖,夏季避免空调直吹,冬季可贴敷暖宝宝于脐下三寸。睡前用42℃左右热水泡脚15分钟,加入艾叶、红花等药材效果更佳。经期禁用冷水洗浴,建议穿戴高腰纯棉内裤,睡眠时穿戴护腰预防寒邪入侵。

调理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耗伤阳气。冬季晨起可饮用少量温黄酒促进气血运行,但酒精过敏者禁用。长期宫寒合并严重痛经、闭经者,建议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。日常可练习丹田呼吸法:吸气时腹部隆起,呼气时收缩会阴,每次10分钟有助于改善胞宫气血循环。经期后一周是调理黄金期,可加强营养摄入和艾灸频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