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粒血常规看哪几项

孟莉 主任医师

孟莉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  血液内科

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的血常规检查主要关注白细胞计数、中性粒细胞比例、嗜碱性粒细胞比例、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五项指标。

1、白细胞计数:

慢粒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常显著升高,可达正常值的10-25倍。疾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增高,随着病程进展,白细胞计数持续上升。检测时需注意区分类白血病反应等非恶性增生情况,动态监测对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。

2、中性粒细胞比例:

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分类中占比明显增高,常超过70%。骨髓象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增生,以中幼粒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。这种"左移"现象是慢粒特征性表现,需与感染引起的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相鉴别。

3、嗜碱性粒细胞:

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异常升高是慢粒的典型特征,绝对值常>0.1×10⁹/L。该指标对疾病诊断具有特异性,在慢性期即可出现,加速期和急变期可能进一步增高。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释放组胺等物质,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。

4、血红蛋白水平:

疾病早期血红蛋白可能正常或轻度降低,随着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受抑制,贫血程度会进行性加重。血红蛋白下降速度与疾病分期相关,急变期可能出现重度贫血。定期监测有助于判断疾病是否进入加速期。

5、血小板计数:

约50%患者在诊断时血小板计数增高,少数可达1000×10⁹/L以上。血小板异常增多可能增加血栓风险。疾病进展至加速期后,血小板常出现进行性下降,需警惕出血倾向。

慢粒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,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、动物肝脏等,避免生冷刺激食物。适度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、太极拳,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脾区不适。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变化,出现发热、出血倾向或脾脏急剧增大等异常应及时就医。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,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骨髓穿刺和染色体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