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丽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
反复肠梗阻需排查病因并综合治疗,可能与术后粘连、肠道动力异常、基础疾病未控制等因素有关,可通过药物调节、饮食管理、物理治疗、手术松解及原发病治疗等方式干预。
多次腹部手术易形成腹腔粘连,机械性梗阻占复发主因。轻度粘连可通过肠梗阻导管减压缓解,严重者需行腹腔镜或开腹粘连松解术,术中可放置防粘连材料降低再发风险。
长期梗阻易继发肠道神经肌肉功能紊乱,表现为慢性传输型便秘。建议使用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、普芦卡必利,配合生物反馈训练和腹部按摩,每日顺时针按摩脐周15分钟改善蠕动。
克罗恩病、肠结核等炎症性疾病未规范治疗会持续引发梗阻,需完善肠镜和病理检查。活动期患者需长期服用美沙拉嗪或免疫抑制剂,合并狭窄可考虑球囊扩张术。
低渣饮食是预防关键,急性期后逐步过渡到半流质。日常避免粗纤维食物如芹菜、竹笋,选择嫩叶蔬菜和去皮水果,每日分6-8小餐进食,餐后保持30分钟直立位。
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可缓解局部水肿,超短波理疗促进肠蠕动恢复。建议每周3次康复训练,包括腹式呼吸和盆底肌锻炼,避免久坐久卧加重肠淤滞。
建立排便日记记录腹胀、排气情况,每日晨起饮用200ml温盐水刺激胃肠反射。术后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,定期复查腹部CT评估肠道通畅度。营养支持可选用短肽型肠内营养粉,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神经传导功能。心理方面需疏导手术焦虑,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建立正向康复信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