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肠镜

郑丽华 主任医师

郑丽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  肛肠科

肠镜检查通常在出现消化道症状、高危因素筛查或随访复查时建议进行,主要适用于便血、慢性腹泻、肠息肉病史、家族肠癌史及40岁以上人群的常规筛查。

1、便血或黑便:

持续便血或柏油样黑便可能提示下消化道出血,常见于痔疮、肠息肉、溃疡性结肠炎或结直肠癌。肠镜可直接观察出血部位并取活检,尤其当伴随贫血、体重下降时需优先排查恶性肿瘤。

2、慢性腹泻腹痛:

超过4周的慢性腹泻或反复腹痛可能由炎症性肠病、肠易激综合征或肿瘤引起。肠镜可鉴别克罗恩病、肠结核等器质性疾病,若伴随黏液脓血便或夜间症状加重更需及时检查。

3、肠息肉随访:

既往有肠息肉切除史者需定期复查,腺瘤性息肉患者每3-5年需重复肠镜监测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患者需更频繁随访,预防癌变。

4、家族肠癌史:

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群建议40岁起筛查,或比家族最早发病年龄提前10年开始。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需每1-2年进行肠镜监测。

5、常规筛查:

4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建议每5-10年做一次肠镜筛查,50-75岁为结直肠癌高发期。粪便潜血阳性或肿瘤标志物异常者需进一步肠镜确认。

肠镜检查前需低渣饮食3天并服用清肠剂,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腹胀。高风险人群可联合粪便DNA检测或CT结肠成像,但肠镜仍是诊断金标准。保持高纤维饮食、控制红肉摄入、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肠癌风险,规律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息肉形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