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
睡觉时发出长音哼唧声可能由鼻中隔偏曲、过敏性鼻炎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、胃食管反流或儿童腺样体肥大引起。
鼻腔结构异常会导致气流通过受阻,睡眠时因代偿性张口呼吸引发异常声响。轻度偏曲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缓解,严重偏曲需进行鼻中隔矫正术。伴随鼻塞、头痛症状时建议耳鼻喉科就诊。
鼻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增多造成气道狭窄,卧位时症状加重。常见尘螨、花粉等过敏原诱发,表现为阵发性喷嚏和清水样鼻涕。除抗组胺药物外,需配合环境过敏原控制。
上气道反复塌陷导致呼吸暂停,身体为恢复通气会产生鼾声或哼唧。肥胖、下颌后缩者易发,可能伴随日间嗜睡和血压升高。多导睡眠监测可明确诊断,持续正压通气是主要治疗方式。
卧位时胃酸刺激咽喉引发保护性喉痉挛,产生异常发声。常见烧心、反酸症状,晚餐过饱或睡前进食会加重。抬高床头15度配合抑酸药物可改善。
2-6岁儿童因淋巴组织增生阻塞后鼻孔,出现睡眠打鼾、张口呼吸。长期缺氧可能影响颌面发育,伴发中耳炎需耳鼻喉科评估手术指征。
改善睡眠环境湿度至50%-60%,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刺激性食物。侧卧睡姿可减轻气道压迫,使用乳胶枕保持颈椎自然曲度。持续性夜间发声超过1个月或伴随呼吸暂停、日间功能障碍时,需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。儿童患者应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曲线,评估生长发育受影响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