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荟捣碎外敷的功效

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

陈秀杉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  中医科

芦荟捣碎外敷具有消炎镇痛、促进伤口愈合、保湿修复、缓解皮肤过敏、抑制细菌生长等功效。

1、消炎镇痛:

芦荟中的芦荟大黄素和蒽醌类化合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减轻局部炎症反应。对于轻度烫伤、蚊虫叮咬引起的红肿疼痛,外敷可降低皮肤温度,缓解灼热感。新鲜芦荟叶肉中的多糖成分还能阻断神经末梢痛觉传导。

2、促进愈合:

芦荟凝胶含有的葡甘露聚糖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,加速胶原蛋白合成。临床观察显示,对浅表性擦伤或小型切割伤,每日外敷可缩短上皮化时间约30%。其含有的赤霉素等生长因子能促进毛细血管新生,改善局部微循环。

3、保湿修复:

芦荟黏液中的多糖类物质可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气性保护膜,减少经皮水分流失。对于干燥性皮肤病或激光术后皮肤屏障受损,能提高角质层含水量达20%以上。含有的维生素E和β-胡萝卜素还能中和自由基,减轻紫外线导致的角质细胞损伤。

4、缓解过敏:

芦荟中的羧肽酶抑制剂可降低组胺释放,减轻接触性皮炎引起的瘙痒和丘疹。对化妆品过敏或日晒后出现的皮肤刺痛,冷敷芦荟凝胶能收缩扩张的毛细血管。但需注意部分人群可能对芦荟中的芦荟素过敏,使用前应做小面积测试。

5、抑菌作用:

芦荟汁液中的芦荟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链球菌等常见皮肤致病菌有抑制作用。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率可达60%,能减少痤疮炎性丘疹。其酸性环境还能改变真菌生长条件,辅助治疗浅表真菌感染。

使用新鲜芦荟外敷时,建议选择叶片肥厚的库拉索芦荟,去除表皮及黄色汁液后取透明凝胶部分。皮肤有开放性伤口或重度烧伤时应避免自行处理,糖尿病患者外周循环障碍者需谨慎使用。外敷后出现皮肤发红、灼热感应立即停用,孕妇避免大面积长期使用。可配合清淡饮食,增加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以增强皮肤修复能力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影响伤口愈合进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