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
腰肌劳损可通过热敷理疗、核心肌群锻炼、姿势矫正、药物缓解疼痛、中医推拿等方式改善。多数患者通过生活干预可缓解症状,严重者需结合医疗手段。
局部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肌肉痉挛。每日使用40℃左右热毛巾或暖水袋敷于腰部15-20分钟,注意避免烫伤。红外线理疗仪也可作为辅助手段,但急性期肿胀时需改用冰敷。
强化腹横肌、多裂肌等深层核心肌群能减轻腰椎负荷。推荐平板支撑、臀桥等静态训练,每组保持30秒,每日3组。游泳和瑜伽中的猫牛式动作也有助于改善肌肉协调性。
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,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腰靠垫。搬重物时应屈膝下蹲而非弯腰,保持脊柱中立位。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,侧卧时在双腿间夹枕头减少腰椎压力。
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、塞来昔布可短期缓解炎症疼痛,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适用于痉挛症状。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禁止长期连续应用超过1周。
循经点按肾俞、大肠俞等穴位配合滚法、揉法等手法能松解粘连。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,急性损伤期禁用重手法。针灸治疗可选取夹脊穴、委中穴等,每周2-3次为宜。
建议每日摄入富含钙质的牛奶、豆制品及维生素D的深海鱼,避免高糖饮食加重炎症。快走、八段锦等低冲击运动每周保持3-5次,单次不超过30分钟。睡眠时采用侧卧屈膝体位,可在腰部垫小毛巾卷维持生理曲度。若持续疼痛超过2周或出现下肢放射痛,需及时排查腰椎间盘突出等器质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