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发烧39度怎样退烧

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

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  儿科

幼儿发烧39度可通过物理降温、药物退热、补充水分、调节环境温度、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。发热通常由感染性因素、免疫反应、环境因素等引起。

1、物理降温:

使用温水擦拭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,水温控制在32-34℃。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,避免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。可配合退热贴敷贴额头,每4小时更换一次。物理降温期间需持续监测体温变化,若体温未降或出现抽搐需立即停止。

2、药物退热:

体温超过38.5℃时建议使用退热药物,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。给药需严格遵医嘱,按体重计算剂量,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。避免阿司匹林等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的药物。服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,记录退热效果及持续时间。

3、补充水分:

发热时体表蒸发量增加,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、口服补液盐或母乳。每公斤体重每日需水量增加10-15毫升,观察尿量及颜色判断脱水程度。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果汁,防止渗透性腹泻。出现口唇干裂、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时需加强补液。

4、调节环境:

保持室温22-24℃,湿度50%-60%,穿着纯棉透气衣物。避免过度包裹导致散热困难,禁止使用电热毯或暖宝宝。定时开窗通风,但需避开对流风直吹。发热伴寒战时可暂时加盖薄被,寒战停止后及时撤除。

5、病因处理:

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伴随皮疹、抽搐、意识改变需急诊就医。血常规、C反应蛋白等检查可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。中耳炎、肺炎等细菌感染需抗生素治疗,幼儿急疹等病毒感染以对症支持为主。体温反复升高可能提示存在隐匿性感染灶。

发热期间建议选择米粥、面条等易消化食物,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加重代谢负担。保持每日12-14小时睡眠,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。注意观察精神状态、进食量等变化,退热后仍有嗜睡、拒食等异常需复诊。居家护理期间建议每日测量体温4次并记录波动曲线,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。体温骤降时可能出现大量出汗,需及时擦干并更换衣物预防着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