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
心脏病介入治疗是通过微创导管技术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,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、球囊扩张术、支架植入术、射频消融术、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等。
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,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插入导管至冠状动脉开口,注入造影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。适用于不明原因胸痛、心肌梗死术前评估,检查过程约30分钟,需局部麻醉。
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血管改善血流,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。球囊膨胀时可能引发短暂胸痛,术后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管再狭窄,再狭窄率约30%。
在球囊扩张后植入金属支架保持血管通畅,分为裸金属支架和药物涂层支架。药物支架可释放抗增殖药物,将再狭窄率降至5-10%,术后需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12个月。
治疗心律失常的根治性方法,通过导管释放射频能量破坏异常电传导路径。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愈率达95%,房颤消融需全麻且手术时间3-4小时。
用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、室间隔缺损等异常通道,替代开胸手术。镍钛合金封堵器通过导管送达缺损处自动展开,术后3个月内皮细胞完全覆盖器械。
介入治疗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,术后1周避免剧烈运动。长期遵循低盐低脂饮食,每日有氧运动30分钟,控制血压低于140/90mmHg。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,服用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期间观察牙龈出血、黑便等不良反应。出现持续胸痛、穿刺部位血肿直径超过5厘米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