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内科
海参虽营养丰富,但过敏体质、痛风患者、脾胃虚寒者、术后恢复期人群及儿童不宜食用。海参的高蛋白特性可能诱发过敏反应,嘌呤含量可能加重痛风,其寒凉性质可能加剧脾胃不适,术后消化功能较弱者需谨慎,儿童消化系统未成熟可能难以吸收。
海参富含异种蛋白,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、红肿或呼吸困难。既往对海鲜过敏者需严格避免,首次食用建议少量尝试并观察反应。严重过敏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,需立即就医。
海参嘌呤含量较高,代谢后生成尿酸可能诱发痛风发作。急性期患者应禁食,缓解期也需控制摄入量。合并高尿酸血症者需搭配低嘌呤饮食,避免饮酒加重症状。
中医认为海参性寒,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腹痛腹泻。慢性胃炎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用后可能加重腹胀不适。建议搭配姜、葱等温性食材中和寒性,或选择炖煮等温热烹调方式。
术后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恢复,海参的高蛋白特性可能增加肠道负担。胃肠手术后患者尤其需谨慎,建议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,待消化功能恢复后再适量补充。
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,难以充分吸收海参营养。3岁以下幼儿更需避免,可能引发消化不良或过敏。学龄期儿童如需补充营养,建议选择更易吸收的乳制品或蛋类。
对于适宜人群,建议每周食用2-3次干海参每次10-15克或鲜海参每次50克左右,避免与含鞣酸食物同食影响吸收。烹调前需充分泡发去除杂质,采用炖汤、蒸煮等方式保留营养。日常可搭配小米、山药等健脾食材,湿热体质者可添加薏米祛湿。食用后出现不适需立即停用,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