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剑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
慢性胃肠炎和慢性肠胃炎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,均指胃肠黏膜的慢性炎症,医学标准名称为慢性胃炎合并肠炎。主要区别在于表述习惯,实际诊疗中均需针对胃部和肠道症状综合干预。
医学教材及指南统一使用"慢性胃炎"和"慢性肠炎"分别描述胃部与肠道病变。"肠胃炎"多为民间表述,临床诊断需明确具体受累部位。胃镜检查可确认胃炎分型如萎缩性、非萎缩性,肠镜则评估肠道炎症范围。
胃部炎症多表现为上腹痛、嗳气,肠炎则以腹泻、肠鸣为主。两者并存时可能出现交替性便秘腹泻,部分患者伴随肠道菌群失调。胃窦炎常与十二指肠炎共存,称为胃十二指肠炎。
胃部炎症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、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相关,肠道炎症更多由免疫异常如克罗恩病、感染后遗症导致。长期精神紧张可同时加重胃肠黏膜损伤,形成恶性循环。
胃部治疗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、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;肠道症状多选用蒙脱石散、益生菌制剂。合并胆汁反流时需联用促动力药多潘立酮,自身免疫性肠炎需考虑美沙拉嗪。
胃部炎症建议少食多餐、避免辛辣,肠炎发作期需低纤维饮食。慢性期可同步补充谷氨酰胺修复黏膜,合并乳糖不耐受者应限制乳制品。发酵食品如无糖酸奶有助于改善肠道微生态。
慢性胃肠炎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日记,记录症状与食物关联性。建议采用温和烹饪方式,清蒸鱼肉、炖煮蔬菜比煎炸更利于吸收。症状稳定期可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,避免剧烈跑跳加重内脏震动。睡眠不足会显著降低黏膜修复能力,保证23点前入睡有助于自主神经调节。定期复查胃镜肠镜能及时发现黏膜病变进展,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全家筛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