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
周围神经病变可能由糖尿病、维生素缺乏、自身免疫疾病、感染、中毒等原因引起。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、运动障碍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。
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纤维的微血管供血,导致神经缺血缺氧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类型,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远端麻木、刺痛或感觉减退。血糖控制是基础治疗,可配合使用甲钴胺、硫辛酸等神经营养药物。
维生素B1、B6、B12和维生素E缺乏会影响神经髓鞘合成。酗酒者易出现维生素B1缺乏性神经病,表现为下肢烧灼样疼痛。补充相应维生素可改善症状,如维生素B12注射液对恶性贫血相关神经病变效果显著。
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疾病会产生抗神经抗体攻击髓鞘。急性期可出现进行性肌无力,严重时累及呼吸肌。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主要治疗手段,糖皮质激素也有一定效果。
莱姆病、HIV、带状疱疹等病原体可直接损伤神经。莱姆病神经病变表现为游走性红斑伴面神经麻痹,需使用多西环素等抗生素治疗。HIV相关神经病变则需抗病毒治疗联合镇痛药物。
重金属、化疗药物、酒精等毒性物质会干扰神经代谢。铅中毒可导致腕下垂,顺铂化疗常引发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。脱离接触毒物是关键,螯合剂治疗对重金属中毒有效。
预防周围神经病变需控制基础疾病,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和足部感觉。均衡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全谷物、瘦肉、蛋奶等食物。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神经压迫,适度进行游泳、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改善血液循环。出现持续麻木、肌无力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,神经传导检查能明确病变程度。戒烟限酒可减少毒性物质对神经的损害,冬季注意肢体保暖防止温度觉减退导致的冻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