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
每晚佩戴耳塞睡觉可能引发耳道感染、听力暂时性下降、耳垢堆积等问题,需权衡利弊使用。影响因素主要有睡眠环境噪音水平、耳塞材质透气性、个人耳道敏感性、使用时长及清洁习惯。
长期密闭耳道可能破坏微环境平衡,增加真菌或细菌滋生概率。耳塞反复使用时表面易附着皮屑和微生物,建议选择一次性耳塞或每日酒精擦拭硅胶耳塞。耳道潮湿者更需警惕外耳炎,表现为瘙痒、疼痛或渗液。
持续物理压迫可能影响耳廓血液循环,晨起可出现短暂耳鸣或闷胀感。过紧的耳塞可能压迫鼓膜,建议选用慢回弹海绵材质。建筑工人等高频噪音暴露者,应优先考虑降噪耳机而非物理隔音。
耳塞阻碍耳道自然排垢功能,可能形成坚硬耵聍栓。油性耳垢体质者更易发生,表现为耳闷、自听增强。可每月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,避免用棉签强行清理加重堵塞。
乳胶或橡胶耳塞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,表现为耳道红肿、脱屑。过敏体质者宜选用医用硅胶或聚氨酯泡沫材质,使用前做24小时贴肤测试。出现皮疹需立即停用并涂抹氢化可的松软膏。
长期依赖耳塞可能导致中枢听觉系统敏感化,环境细微声响即影响入睡。建议每周保留2-3晚自然入睡,通过白噪音机过渡。突发性耳聋病史者禁用耳塞,避免掩盖耳鸣预警信号。
短期使用降噪耳塞对改善睡眠质量确有帮助,但需建立科学使用规范。优先改善卧室隔音如安装双层玻璃,搭配遮光窗帘减少声光干扰。选择耳塞时关注降噪系数NRR,22-33分贝为宜。每周用温水清洁外耳道,避免游泳或沐浴后立即佩戴。出现持续耳痛、听力下降需耳鼻喉科就诊,排除中耳炎或鼓膜穿孔。睡眠障碍患者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,而非单纯依赖物理隔音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