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新曹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呼吸内科
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不完全相同,前者是更广泛的疾病分类,后者是前者的特定亚型。支气管哮喘主要分为过敏性哮喘、非过敏性哮喘、运动性哮喘、职业性哮喘等类型,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特指由过敏原诱发的哮喘发作。
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具有明确的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机制,接触尘螨、花粉等过敏原后引发气道高反应性。普通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更复杂,可能涉及感染、冷空气刺激、情绪波动等多种非免疫性诱因。
过敏性哮喘发作与特定过敏原暴露直接相关,80%儿童哮喘属于此类型。非过敏性哮喘常见诱因包括呼吸道病毒感染、空气污染、阿司匹林等药物,多见于成年发病患者。
两者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、气促和咳嗽,但过敏性哮喘常伴过敏性鼻炎、结膜炎等特应性疾病。部分非过敏性哮喘患者夜间症状更显著,且对常规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差。
过敏性哮喘需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确认致敏原。非过敏性哮喘诊断主要依据肺功能检查中的可变气流受限证据,需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。
过敏性哮喘强调环境过敏原回避和脱敏治疗,两者均需规律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。非过敏性哮喘更注重触发因素控制,重症患者可能需要生物靶向药物干预。
哮喘患者应建立个人症状日记,记录发作时间、诱因和药物使用情况。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,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滋生。均衡饮食增加Omega-3脂肪酸摄入,适度进行游泳等有氧运动改善肺功能。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刺激,接种流感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发作。建议每3-6个月复查肺功能,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