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情况需要做肠镜和直肠指检

王晏美 主任医师

王晏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  肛肠科

肠镜和直肠指检通常在出现便血、排便习惯改变、不明原因腹痛或肠癌筛查时建议进行。主要有肠道症状持续、家族肠癌史、年龄超过45岁、炎症性肠病随访、体检异常发现五种情况。

1、肠道症状持续:

持续两周以上的腹泻或便秘需警惕。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可能提示肠易激综合征、肠息肉或肿瘤,伴随里急后重感时更需检查。直肠指检可初步判断痔疮、肛裂或低位直肠病变,肠镜则能直观观察全结肠黏膜状况。

2、家族肠癌史:

直系亲属有肠癌病史者建议提前筛查。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林奇综合征家族成员应从20岁起定期检查,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更频繁监测。肠镜可发现早期腺瘤并进行切除。

3、年龄超过45岁:

美国癌症协会推荐45岁起常规肠癌筛查。亚洲人群虽发病率较低,但50岁后风险显著上升。直肠指检能发现75%的低位直肠癌,肠镜则对近端结肠病变检出率更高,二者结合可提升早期诊断率。

4、炎症性肠病随访:

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需定期监测。病程8年以上的广泛性结肠炎患者癌变风险增加,建议每1-2年复查肠镜。指检可评估肛周病变活动度,肠镜活检能发现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。

5、体检异常发现:

粪便隐血阳性或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进一步排查。指检触及硬结、肠镜发现息肉均需病理确认,直径超过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达5%-10%。无症状但CT发现肠壁增厚者也建议内镜确认。

检查前3天需低渣饮食,避免红色食物影响观察。肠镜当日需空腹并配合清肠准备,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时建议分次饮用减轻腹胀。术后2小时内禁食,出现持续腹痛或便血需及时就医。日常增加膳食纤维摄入,规律运动可降低肠癌风险,50岁以上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考虑定期筛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