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
高血压的危害通常大于低血压。高血压可能引发脑卒中、心肌梗死、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,而低血压的危害相对较小,主要表现为头晕、乏力等症状。
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,长期未控制可能导致动脉硬化、心脏肥大等问题。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倍以上,心肌梗死风险也显著增加。高血压还可能损害肾脏功能,导致蛋白尿甚至尿毒症。
低血压的危害相对较小,主要表现为头晕、乏力、视物模糊等症状。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,但很少造成器官永久性损伤。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,可能增加跌倒风险。
高血压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,包括脑出血、心力衰竭、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急症。这些并发症往往起病急骤,预后较差,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。
低血压的并发症相对温和,主要包括晕厥导致的意外伤害。慢性低血压可能影响生活质量,但很少直接威胁生命。某些特殊类型的低血压如休克状态除外。
高血压的长期影响更为严重,可能造成多个靶器官损害。低血压除非是休克等特殊情况,通常不会造成器官永久性损伤。但两者都需要适当关注和管理。
对于高血压患者,建议定期监测血压,遵医嘱服药,控制钠盐摄入,保持适度运动。低血压人群可适当增加水和盐分摄入,避免突然改变体位。无论血压高低,都应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过度劳累。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检查,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。血压管理需要个体化方案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调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