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
闭合性颅脑损伤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脑震荡、脑挫裂伤、弥漫性轴索损伤、原发性脑干损伤和颅内血肿五种类型。
脑震荡是最轻微的闭合性颅脑损伤,主要表现为短暂意识障碍和逆行性遗忘。损伤机制为头部受到外力冲击导致脑功能一过性紊乱,不伴有器质性病变。典型症状包括受伤后立即出现的短暂昏迷、头痛头晕、恶心呕吐等。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阳性体征,头颅CT检查结果正常。多数患者在1-2周内可完全恢复,预后良好。
脑挫裂伤是脑组织局灶性损伤,常见于额叶和颞叶。损伤机制为脑组织与颅骨内板直接撞击或受剪切力作用。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意识障碍、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颅内压增高症状。CT检查可见脑组织内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伴周围低密度水肿带。严重者可发展为脑疝,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。
弥漫性轴索损伤属于重型颅脑损伤,由旋转加速度导致的广泛神经轴索断裂。特征性表现为伤后立即昏迷且持续时间长,常伴有去大脑强直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。CT早期可能仅显示脑肿胀,MRI可发现白质区多发小出血灶。此类损伤预后较差,多数患者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。
原发性脑干损伤指外力直接作用于脑干导致的损伤。临床特征为伤后深昏迷、瞳孔变化、眼球运动异常和生命体征紊乱。常见于枕部着力伤,由于脑干网状结构受损,患者多表现为去皮质状态。MRI检查有助于明确损伤范围,此类损伤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。
颅内血肿包括硬膜外血肿、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三种亚型。硬膜外血肿典型表现为意识障碍-清醒-再昏迷的过程;急性硬膜下血肿多伴有严重脑挫裂伤;脑内血肿常见于受力点下方脑组织。血肿体积超过30ml或引起明显占位效应时需手术清除。迟发性血肿可能在伤后24-72小时出现,需重复影像学检查。
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,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。饮食宜选择易消化、高蛋白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,如鱼肉、蛋类、新鲜果蔬等。恢复期可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,包括认知功能训练、肢体功能锻炼等。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病情变化,出现头痛加重、呕吐、意识改变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。戒烟限酒,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头部再次受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