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莉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血液内科
胃切除后贫血可通过铁剂补充、维生素B12注射、饮食调整、定期监测和适度运动等方式调理。胃切除后贫血主要与铁吸收障碍、内因子缺乏、营养摄入不足、术后恢复状态和消化功能减弱等因素有关。
胃切除术后铁吸收减少是贫血常见原因。胃酸分泌不足影响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,导致肠道吸收率下降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琥珀酸亚铁、多糖铁复合物或硫酸亚铁等补铁药物,同时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。用药期间需监测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。
全胃切除患者因缺乏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,无法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B12。每月需肌肉注射氰钴胺或甲钴胺,维持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在300pg/ml以上。部分胃切除患者也需根据血液检查结果定期补充。
术后饮食应选择高铁高蛋白易消化食物,如动物肝脏、瘦肉糜、蛋黄等血红素铁来源。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、菠菜需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提高非血红素铁吸收率。采用少量多餐制减轻肠道负担。
术后前两年每3个月需复查血常规、网织红细胞计数和铁代谢指标。重点关注血红蛋白、平均红细胞体积和血清铁变化趋势。出现乏力、心悸等贫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。
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、太极拳可改善血液循环,促进胃肠蠕动帮助营养吸收。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氧耗,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-年龄×60%以下。术后6个月内应避免负重训练。
胃切除术后贫血患者需建立长期营养管理计划,每日保证每公斤体重1.2-1.5克优质蛋白质摄入,红肉每周3-4次每次100克为宜。烹饪时使用铁制炊具可增加食物铁含量。避免浓茶、咖啡等含多酚类物质影响铁吸收。术后1年内建议每餐后保持30分钟坐位姿势,减少倾倒综合征发生。睡眠时抬高床头15厘米可预防胆汁反流性食管炎。定期进行营养风险评估,必要时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补充微量元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