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
痔疮手术后扩肛次数一般为3-5次,具体次数取决于术后恢复情况、瘢痕程度及肛门功能评估等因素。
术后创面愈合速度直接影响扩肛频率。早期扩肛可防止肛门狭窄,通常术后7-10天开始首次扩肛。若创面渗出减少、疼痛缓解明显,间隔3-4天进行一次;若存在感染或水肿,需延长间隔至5-7天。
环形混合痔或重度肛裂患者术后易形成纤维化瘢痕,需增加扩肛至5-7次。扩肛时使用专业器械缓慢扩张至2-3指宽度,每次维持5分钟,可有效软化瘢痕组织。
通过肛门指诊和肛门压力测定评估括约肌功能。若排便直径恢复至3厘米以上且无排便困难,可停止扩肛;若仍有狭窄感,需继续每周1次直至症状消失。
传统外剥内扎术扩肛次数多于微创手术。PPH吻合器术后通常需2-3次扩肛,而开放式切除术因创面较大,往往需要4-5次规范扩肛。
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愈合较慢,扩肛周期需延长20%-30%。高龄患者因肌肉弹性下降,扩肛力度应减轻30%,次数可能增加1-2次。
术后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,搭配20克膳食纤维摄入,推荐燕麦、火龙果等软化粪便的食物。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,每小时进行5分钟提肛运动。便后使用38℃温水坐浴10分钟,选择无酒精湿巾清洁。术后2个月内禁止骑行、深蹲等增加腹压的运动,3个月后逐步恢复慢跑等低强度锻炼。定期复查肛门镜观察黏膜愈合情况,若出现排便带血或持续疼痛需及时复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