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
新生儿喝奶呛到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、控制奶速、拍嗝缓解、观察呼吸状态、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。呛奶通常由喂养姿势不当、奶嘴孔过大、胃食管反流、吞咽协调性差、呼吸道敏感等原因引起。
喂养时保持新生儿头部高于身体,采用半坐位或斜抱姿势,避免平躺喂奶。母乳喂养时让宝宝完全含住乳晕,奶瓶喂养时奶瓶倾斜约45度,确保奶液充满奶嘴前端。喂奶后竖抱20分钟,减少胃内压升高导致的奶液反流。
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型号,奶嘴孔过大会导致流速过快。测试奶速时应呈滴状缓慢流出,而非连续线状。对于易呛奶的宝宝,可尝试分段喂养,每喂30毫升暂停拍嗝。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使用特制慢流量奶嘴。
喂奶中途及结束后竖抱拍嗝,手掌呈空心状由下至上轻拍背部,持续5-10分钟。可采用坐位拍嗝法,让宝宝坐在大腿上前倾,一手扶住下巴轻拍。拍出嗝后继续竖抱15分钟,若未拍出嗝需延长竖抱时间至30分钟。
呛奶后立即停止喂养,侧卧清理口鼻分泌物。观察是否出现面色青紫、呼吸急促或咳嗽不止,若出现需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。轻度呛咳可让宝宝俯卧在家长前臂,头部低于胸部轻拍背部。持续咳嗽超过10分钟需就医。
反复呛奶可能与喉软骨软化、胃食管反流病等病理因素有关。喉软化表现为吸气性喉鸣,胃食管反流常伴随吐奶、体重增长缓慢。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可能伴随吞咽协调障碍。出现喂养困难、血氧下降等情况需儿科就诊。
预防呛奶需注意喂养环境安静,避免分散宝宝注意力。母乳妈妈减少摄入易产气食物如豆类、洋葱。配方奶喂养需按标准比例调配,过浓会增加胃部负担。每日可进行3-5次腹部按摩促进肠胃蠕动。发现宝宝频繁拒奶、哭闹或体重不增时,建议儿童消化科评估是否存在牛奶蛋白过敏等疾病。喂养后1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或更换尿布,睡眠时保持右侧卧位减少反流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