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
肺癌的内镜检查主要包括支气管镜检查、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、荧光支气管镜检查、窄带成像支气管镜检查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五种方式。
支气管镜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内镜技术,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柔性光纤内镜,可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病变。检查过程中可进行活检、刷检或灌洗获取组织标本,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0%以上。该检查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,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和气胸。
超声支气管镜在传统支气管镜前端加装超声探头,可清晰显示支气管壁外结构。特别适用于评估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,通过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可获取纵隔淋巴结组织,对肺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。该技术显著提高了外周肺病变的诊断率,操作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。
荧光支气管镜利用肿瘤组织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差异,通过蓝光激发可使早期癌变组织呈现特殊荧光。对发现黏膜层的原位癌和微小浸润癌具有独特优势,能检出普通白光支气管镜难以发现的早期病变。该技术主要用于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和术后随访。
窄带成像支气管镜采用特殊滤光片将白光分解为窄带蓝光和绿光,能增强黏膜表面血管模式的显示。通过观察支气管黏膜血管形态改变,可提高早期肺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。该技术无需特殊造影剂,可与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同步进行。
电磁导航系统结合CT三维重建和电磁定位技术,可实时引导支气管镜到达外周肺病变部位。对诊断位于肺外周的孤立性结节具有显著优势,诊断准确率较传统支气管镜提高30%-40%。该系统需要专用设备和术前CT图像融合,操作时间相对较长。
肺癌内镜检查前需完善凝血功能、心电图等评估,检查后需观察2-4小时确认无并发症。患者检查当日应禁食6-8小时,高血压患者需正常服用降压药物。术后可能出现短暂咽喉不适、痰中带血等症状,应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擤鼻。长期吸烟者建议配合戒烟计划,确诊患者需根据病理类型和分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,定期随访复查至关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