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尿剂降低血压的副作用有哪些

郝盼盼 主任医师

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  心血管内科

利尿剂降压的常见副作用主要包括电解质紊乱、尿酸升高、血糖异常、体位性低血压和肾功能波动。这些反应与药物排钠排水机制直接相关,需通过监测和调整用药方案管理。

1、电解质紊乱:

噻嗪类和袢利尿剂会促进钠、钾、镁排泄,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、心律失常,严重时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。长期使用需定期检测血钾,必要时联合保钾利尿剂螺内酯或阿米洛利。低钠血症可能引发嗜睡、恶心,老年患者风险更高。

2、尿酸升高:

利尿剂抑制肾小管尿酸分泌,约20%患者会出现高尿酸血症,痛风患者应避免使用氢氯噻嗪等药物。无症状者通常无需干预,但需监测关节症状,必要时换用氯沙坦等兼具降尿酸作用的降压药。

3、血糖异常:

长期大剂量使用可使空腹血糖升高1-2mmol/L,可能与低钾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有关。糖尿病前期患者优选吲达帕胺缓释片,其代谢影响较小。新发糖尿病需评估继续用药的必要性。

4、体位性低血压:

快速利尿后血容量不足易引发站立时头晕、黑朦,老年人联合血管扩张药物时风险倍增。建议清晨服药后保持坐位30分钟,逐步增加活动量。严重者可调整为小剂量分次服用或换用长效制剂。

3、肾功能波动:

过度利尿可能使肾小球滤过率暂时下降,血肌酐升高幅度超过30%需警惕。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,慢性肾病患者应选择呋塞米等袢利尿剂。用药初期每2-4周需复查肾功能和尿量。

使用利尿剂期间建议保持每日钠摄入量3-5克,多摄入香蕉、菠菜等富钾食物但避免过量补钾。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,避免高温环境下剧烈活动。定期监测体重变化,24小时体重波动超过1公斤应及时就医。合并糖尿病者需加强血糖监测,痛风患者限制高嘌呤饮食。老年患者夜间起床需遵循"三个半分钟"原则预防跌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