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
小孩脸上起小米粒疙瘩可能由粟丘疹、湿疹、痱子、接触性皮炎或传染性软疣引起,需根据具体表现判断。
新生儿常见良性皮肤病变,表现为直径1-2毫米的白色或黄白色角质囊肿。因皮肤角质堆积形成,多分布于面颊、鼻部。通常无需治疗,数周至数月可自行消退,避免挤压以防感染。
特应性皮炎早期表现,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有关。初期为红色丘疹伴瘙痒,可能渗出液体形成痂皮。需保持皮肤湿润,使用无刺激润肤霜。中重度湿疹需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。
汗腺导管阻塞导致,高温潮湿环境易发。分为晶痱透明小水疱和红痱红色丘疹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穿着透气衣物,室温控制在26℃以下可缓解。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脓疱。
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后出现,如洗涤剂、花粉等。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、丘疹,严重时有水疱。需识别并避免接触致敏物质,急性期可用冷敷缓解症状,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。
由痘病毒感染引起,具有传染性。特征为脐凹状珍珠样丘疹,直径2-5毫米。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,应避免搔抓。部分病例需冷冻或刮除治疗,多数6-12个月自愈。
日常需注意保持面部清洁,使用温和无泪配方的婴幼儿洗护产品。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减少高蛋白饮食摄入。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单独洗涤,避免使用含香精的洗衣剂。夏季外出做好物理防晒,出汗后及时擦干。若皮疹持续扩大、渗液或伴随发热,应及时就诊皮肤科。观察记录皮疹变化情况,包括出现时间、形态变化和伴随症状,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