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是如何认识肺癌的

胡兴胜 主任医师

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  肿瘤内科

中医将肺癌归为"肺积""息贲"范畴,认为其发生与正气虚损、痰瘀毒结有关,主要病机涉及肺脾肾三脏失调、外邪侵袭及情志内伤。

1、正气虚损:

中医强调"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",长期劳倦、年老体弱或久病耗伤可致肺气不足。肺主气功能减弱时,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,气血运行不畅则痰浊瘀血内生,逐渐形成积块。治疗注重益气养阴,常用黄芪、党参等药物扶助正气。

2、痰瘀互结:

脾失健运则水湿聚为痰浊,肺失宣降使痰浊停滞,久病入络形成瘀血。痰瘀胶着于肺络可表现为咳嗽痰血、胸痛固定。临床常用浙贝母化痰散结,丹参活血化瘀,配合三棱、莪术等破血消癥药物。

3、毒邪内蕴:

长期吸烟、空气污染等毒邪反复刺激肺脏,或情志抑郁导致气滞化火,火热炼液成毒。毒邪与痰瘀搏结可加速肿瘤发展,表现为咯痰腥臭、发热消瘦。治疗需清热解毒,常用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莲等药物。

4、脏腑失调:

肺失治节可影响脾的运化和肾的纳气功能,形成恶性循环。肺脾两虚多见气短乏力,肺肾阴虚常见干咳盗汗。治疗需兼顾脏腑,如用六君子汤健脾胃,麦味地黄丸滋肾阴。

5、情志因素:

忧悲伤肺,长期抑郁焦虑易致气机郁滞。肝气横逆犯肺可出现胁痛咳喘,气郁化火则见烦躁口苦。治疗需疏肝解郁,常用柴胡疏肝散配合心理调适。

中医治疗肺癌强调辨证论治,早期以攻邪为主兼顾扶正,晚期以扶正为重佐以祛邪。建议患者保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,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,可食用百合银耳羹润肺,避免辛辣刺激。定期复查配合现代医学治疗,注意调节情绪,避免过度忧思伤肺。出现持续咳嗽、胸痛加重或咯血时应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