胰岛素用量的简单计算方法

李爱国 主任医师

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  内分泌科

胰岛素用量可通过体重系数法、基础率计算法、碳水化合物计数法、动态血糖监测调整法及个体化校正法五种方式综合计算。具体用量需结合血糖监测结果和医生指导确定。

1、体重系数法:

初始胰岛素总量可按每公斤体重0.4-1.0单位估算,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0.5-0.8单位/公斤,2型糖尿病患者约为0.4-0.6单位/公斤。肥胖患者需适当增加剂量,但需注意胰岛素抵抗因素。该方法适用于初次胰岛素治疗时的基础用量估算。

2、基础率计算法:

基础胰岛素约占全天总量的40-50%,中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、地特胰岛素可按此比例分配。基础率计算需考虑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导致的血糖波动,必要时可分次注射。基础胰岛素剂量稳定后,餐时胰岛素用量可相应调整。

3、碳水化合物计数法:

每10-15克碳水化合物对应1单位速效胰岛素,该比值称为胰岛素-碳水化合物比例。不同时段比例可能不同,早餐通常需要更高剂量。使用门冬胰岛素、赖脯胰岛素等速效胰岛素时,需在餐前5-15分钟注射,并根据餐后血糖变化调整比例。

4、动态血糖监测:

持续血糖监测系统可显示血糖变化趋势,帮助发现未被察觉的高血糖或低血糖。根据监测结果,每2-3天调整胰岛素剂量10-20%,重点关注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达标情况。合并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时,可设置不同时段的基础率。

5、个体化校正法:

校正因子指1单位胰岛素可降低的血糖值mmol/L,通常为2-5mmol/L。根据当前血糖与目标值的差值计算补充剂量,但需考虑胰岛素敏感度、运动量等因素。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者需减少校正剂量,避免低血糖风险。

胰岛素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饮食和运动习惯,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相对固定,分5-6次进食为宜。运动前中后需监测血糖,避免空腹运动。注射部位应轮换使用,定期检查是否存在脂肪增生。随身携带葡萄糖片应对低血糖,记录血糖值和胰岛素剂量便于复诊调整。合并感染、应激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