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
婴儿额头上的小疙瘩可能由粟粒疹、湿疹、痱子、接触性皮炎或婴儿痤疮引起,通常可通过皮肤护理或药物干预改善。
新生儿常见皮脂腺未成熟导致的白色小丘疹,多分布在额头、鼻翼等处。由于皮脂腺开口处角化异常形成微小囊肿,无需特殊处理,1-2个月内会自行消退。避免挤压或使用油性护肤品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。
特应性皮炎在婴儿期常表现为红色丘疹伴脱屑,可能与遗传过敏体质或环境刺激有关。建议使用低敏润肤霜加强保湿,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等外用激素。母乳喂养者母亲需注意回避牛奶、鸡蛋等易致敏食物。
汗腺导管阻塞引起的透明或红色小水疱,多因过热出汗导致。选择纯棉透气衣物,保持室温22-26℃,每日温水擦浴后轻拍干皮肤。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,避免使用痱子粉以防吸入风险。
洗发水、衣物洗涤剂等化学刺激物引发的红斑丘疹,常伴有瘙痒。立即停用可疑致敏产品,用清水冲洗患处。严重者可短期使用0.1%他克莫司软膏,哺乳期母亲接触婴儿前需清洁双手及胸部皮肤。
母体雄激素刺激导致的红色丘疹或脓疱,多出现在出生后2-4周。一般3-6个月自愈,避免使用成人祛痘产品。哺乳母亲需减少高糖高脂饮食,清洁时用指腹轻柔打圈,不要用力摩擦患处。
建议每日用37℃以下温水清洁婴儿面部,动作轻柔避免摩擦。选择无香料、无皂基的婴幼儿专用洗护产品,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低敏润肤霜。母乳喂养母亲需保持饮食清淡,回避已知过敏原。若皮疹持续加重、出现渗液或伴随发热,需及时就诊排除真菌感染或免疫性疾病。保持婴儿指甲修剪圆钝,防止抓挠损伤皮肤屏障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