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癌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

6.53万次浏览

胡兴胜 主任医师

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  肿瘤内科

肺癌靶向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、腹泻、肝功能异常、口腔溃疡和间质性肺炎。这些反应主要与药物作用机制相关,多数可通过调整剂量或对症处理缓解。

1、皮疹:

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类药物易引发痤疮样皮疹,多出现在面部和躯干。轻度表现为红斑伴瘙痒,重度可能出现脓疱。治疗期间需避免日晒,使用温和清洁剂,医生可能建议外用抗生素软膏或短期口服多西环素。若出现皮肤脱屑或感染征象需及时复诊。

2、腹泻:

约30%-50%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腹泻,与药物影响肠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相关。轻中度腹泻可通过口服蒙脱石散等止泻药控制,同时补充电解质溶液。严重腹泻每日超过6次需暂停靶向药,必要时静脉补液防止脱水。日常应避免高脂饮食,少量多餐。

3、肝功能异常:

部分靶向药物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,表现为乏力、食欲减退。治疗期间需每2-4周监测肝功能,轻度异常可配合护肝药物如谷胱甘肽片继续治疗。出现黄疸或转氨酶超过正常值5倍时需立即停药,严重者可能进展为药物性肝炎。

4、口腔溃疡:

口腔黏膜炎多发生在治疗2-3周后,表现为颊黏膜或舌缘疼痛性溃疡。建议使用软毛牙刷,含漱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。疼痛明显时可局部应用利多卡因凝胶,合并真菌感染需配合制霉菌素含漱液。避免进食辛辣、酸性或过硬食物。

3、间质性肺炎:

虽发生率不足5%但可能危及生命,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干咳。CT检查可见双肺磨玻璃样改变。一旦确诊需永久停用靶向药,立即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。吸烟患者发生风险更高,治疗前需完善肺功能评估。

靶向治疗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,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、蛋奶摄入以促进组织修复。每日进行3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可改善体能状态,但需避免人群密集场所以防感染。定期监测体重变化,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与程度。出现持续发热、咯血或严重呼吸困难等预警症状时需急诊处理。心理方面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治疗焦虑,家属应参与观察病情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