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莉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血液内科
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物包括伊马替尼、尼洛替尼、达沙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。这些药物通过靶向抑制BCR-ABL融合蛋白的活性发挥作用,主要适用于费城染色体阳性患者。
作为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,伊马替尼能特异性阻断BCR-ABL蛋白的ATP结合位点。该药物可使90%以上初治患者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,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水肿、肌肉痉挛和胃肠道反应。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。
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尼洛替尼对BCR-ABL蛋白的抑制效力更强,适用于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。该药物能穿透血脑屏障,但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和血糖升高。用药前需评估心电图和电解质水平。
达沙替尼可抑制多种激酶靶点,对多数伊马替尼耐药突变有效。该药物常见胸腔积液和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,服药期间需监测胸片和凝血功能。特殊情况下可用于妊娠期患者。
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博舒替尼能克服T315I突变耐药,适用于多重耐药患者。该药物可能引起高血压和胰腺炎,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和血清淀粉酶。与其他药物联用时需注意相互作用。
普纳替尼对T315I突变及其他多种耐药突变具有显著活性,但可能增加动脉闭塞风险。用药前需评估心血管状况,治疗期间严格控制血脂和血压。该药物通常作为三线治疗选择。
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,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鱼肉、豆制品摄入。规律进行散步、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。治疗期间应避免生冷食物,注意口腔卫生,定期进行分子生物学监测。出现发热、出血倾向或骨痛加重时应及时就医。保持良好作息和积极心态对疾病控制具有重要辅助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