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
脑瘫患儿的外观特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,可能伴有肌张力异常、反射亢进、关节畸形等。脑瘫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痉挛型、不随意运动型、共济失调型、混合型等类型。
痉挛型脑瘫患儿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,肢体僵硬,运动不协调。上肢可能出现屈曲内收,手指握拳,下肢呈剪刀步态,足尖着地。面部表情可能减少,流涎较多。这类患儿往往存在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。
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不自主、无目的的运动,包括舞蹈样动作、手足徐动或震颤。肌张力时高时低,姿势控制困难。面部可能出现挤眉弄眼等异常表情,语言功能常受影响。安静时症状减轻,情绪激动时加重。
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表现为平衡障碍和协调运动困难。站立时步基宽大,行走不稳,容易跌倒。精细动作笨拙,可能出现意向性震颤。眼球震颤和构音障碍也较为常见。这类患儿肌张力通常偏低。
混合型脑瘫患儿同时具有两种或以上类型的症状表现。最常见的混合形式是痉挛型合并不随意运动型。这类患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,可能既有肌张力增高,又伴有不自主运动,症状严重程度差异较大。
脑瘫患儿常合并其他功能障碍,包括智力障碍、癫痫发作、视力或听力损害、语言发育迟缓等。部分患儿存在吞咽困难、营养吸收不良等问题。长期运动障碍还可能导致继发性肌肉萎缩、关节挛缩和脊柱侧弯等骨骼肌肉系统并发症。
脑瘫患儿的日常护理需要特别关注营养支持、体位管理、关节保护和功能训练等方面。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康复评估,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。保持均衡营养摄入,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健康。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可以预防关节挛缩。使用辅助器具如矫形器、站立架等可以帮助改善姿势和功能。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,避免跌倒等意外伤害。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,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和鼓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