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
产后抑郁症部分患者可能自愈,但多数需要干预治疗。产后抑郁症可通过心理疏导、家庭支持、适度运动、专业治疗等方式缓解。产后抑郁症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、心理压力、睡眠不足、家族病史、社会支持不足等因素有关。
心理疏导是缓解产后抑郁症的重要手段。通过与心理咨询师沟通,患者可以释放内心压力,调整负面情绪。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改变消极思维模式,建立积极心态。团体心理治疗可让患者获得同伴支持,减少孤独感。家人应鼓励患者表达情感,避免指责或忽视其情绪变化。
家庭支持对产后抑郁症康复至关重要。配偶应主动分担育儿责任,给予产妇充分休息时间。家人需理解产妇情绪波动,避免施加额外压力。建立规律的育儿分工,减轻产妇负担。保持和谐家庭氛围,减少冲突发生。适当安排亲友探访,但需控制频率避免打扰。
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产后抑郁症状。产后6周后可进行散步、瑜伽等低强度运动。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,提升情绪状态。每周3-5次,每次30分钟的运动量较为适宜。运动时注意循序渐进,避免过度疲劳。户外活动还能增加日照时间,调节生物节律。
专业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方面。舍曲林、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电休克治疗适用于重症患者。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,及时调整方案。治疗期间应监测药物不良反应。结合音乐疗法、艺术疗法等辅助手段效果更佳。
产后抑郁症患者应保证充足睡眠,每天尽量休息7-8小时。饮食上多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、坚果等食物。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酒精。参加新手妈妈互助小组,分享育儿经验。记录情绪日记,帮助识别触发因素。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伤害念头,须立即就医。家人要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,提供持续关爱与支持。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节奏,逐步恢复社会功能。保持耐心,康复过程可能需要数周至数月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