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
小宝宝耳朵里有耳屎一般无须特殊处理,可通过温水清洁外耳道、使用婴儿专用棉签轻柔擦拭、避免自行掏挖耳道、观察耳屎颜色和质地、就医专业清理等方式处理。耳屎是外耳道皮脂腺的正常分泌物,具有保护作用。
用温热毛巾轻轻擦拭宝宝耳廓及外耳道口,水温控制在37℃左右。动作需轻柔避免水分流入耳道深处,清洁后及时擦干。该方法适合日常耳垢较少的宝宝,可软化并清除表层耳屎。
选择头部较细的婴儿专用棉签,蘸取少量生理盐水,仅清洁可见的外耳道区域。禁止将棉签深入耳道,避免损伤鼓膜或推挤耳屎形成栓塞。适用于耳廓附着少量干燥耳垢的情况。
家长不可使用发卡、挖耳勺等工具处理宝宝耳屎。婴幼儿外耳道短而直,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外耳道划伤、鼓膜穿孔或引发感染。若耳屎位置较深或质地坚硬,需交由医生处理。
正常耳屎呈淡黄色蜡状。若出现黑色块状、黄绿色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异味,可能提示真菌感染或中耳炎。耳屎量突然增多伴随抓耳、哭闹时,需警惕外耳道湿疹等疾病。
当耳屎形成硬块堵塞耳道,或伴随听力下降、耳痛等症状时,应前往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。医生可能使用耳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耳屎,或通过吸引器、耵聍钩进行无痛清理。
日常护理中需保持宝宝耳部干燥,洗澡时可用防水耳贴保护。母乳喂养有助于减少耳道分泌物异常,辅食添加后适当增加维生素A、锌的摄入。若宝宝频繁摇头、抓耳,或对声音反应迟钝,建议及时就医评估。避免使用成人耳部护理产品,婴幼儿外耳道皮肤娇嫩,不当处理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