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骨折的特点有哪些

侯大为 主任医师

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  新生儿外科

小儿骨折的特点主要有骨骼弹性大易发生青枝骨折、骨膜较厚稳定性强、愈合速度快、塑形能力强、骨骺损伤风险高。

1、青枝骨折

儿童骨骼有机质含量高且弹性大,受到外力时易出现一侧骨皮质断裂而对侧弯曲的骨折类型,类似青嫩树枝折断的状态。此类骨折多见于桡骨、尺骨等长骨,局部表现为肿胀和压痛,但畸形不明显。通常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即可恢复,无须手术治疗。

2、骨膜稳定性

儿童骨膜较成人厚且血供丰富,骨折后骨膜鞘多能保持完整,起到天然夹板作用防止断端严重移位。这种特性使多数儿童闭合性骨折可通过保守治疗愈合,常见于锁骨骨折、胫骨骨折等。但需警惕骨膜完全撕裂的严重暴力伤,可能伴随血管神经损伤。

3、愈合速度快

儿童骨骼血运丰富且成骨细胞活跃,骨折愈合时间较成人缩短约三分之一。新生儿股骨骨折约3周可愈合,学龄期儿童需4-6周。但需注意过早负重可能导致再骨折,应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痂形成情况。生长激素等内分泌因素对愈合起重要促进作用。

4、塑形能力强

儿童骨骼在生长过程中具有自我矫正畸形的能力,尤其邻近骨骺的骨折。15度以内的成角畸形或1厘米内的短缩,在2-3年内可通过不对称生长自行矫正。但旋转畸形无法自行纠正,前臂双骨折等需严格解剖复位。

5、骨骺损伤风险

儿童骨骺尚未闭合,暴力可能导致骨骺分离或骨折线累及生长板。Salter-Harris分型中Ⅱ型最常见,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。肱骨远端骨骺骨折、胫骨远端骨骺骨折需特别关注,必要时行克氏针内固定。

儿童骨折后应保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效钙摄入,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。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关节活动,上肢骨折可进行手指屈伸练习,下肢骨折建议非负重状态下踝泵训练。定期随访至骨骼成熟期,监测是否存在生长障碍。夜间疼痛加剧或固定肢体发绀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