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饮食

李爱国 主任医师

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  内分泌科

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调整主食结构、控制脂肪摄入、增加膳食纤维、合理分配餐次、限制精制糖等方式控制饮食。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,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。

一、调整主食结构

选择低升糖指数的主食如糙米、燕麦、荞麦等替代精米白面,每日主食量控制在200-300克。注意将主食与蛋白质、蔬菜搭配食用,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速度。避免粥类、糊化食物等易导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的烹饪方式。

二、控制脂肪摄入

每日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克,优先选择橄榄油、茶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。限制动物内脏、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,去皮禽肉和鱼类是更优选择。需警惕隐藏脂肪,如糕点、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。

三、增加膳食纤维

每日应摄入不少于25克膳食纤维,可通过西蓝花、菠菜等深色蔬菜,以及苹果、梨等带皮水果补充。魔芋、菊粉等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胃排空。注意逐步增加纤维摄入量,避免短期内大量摄入引起胃肠不适。

四、合理分配餐次

采用少量多餐原则,将全天食物分为3主餐+2-3次加餐。加餐可选择无糖酸奶、坚果等低升糖食物。晚餐时间不宜过晚,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。每餐注意固定碳水化合物摄入量,使用食物秤辅助计量更准确。

五、限制精制糖

严格避免白糖、蜂蜜等添加糖,代糖选择需遵医嘱。注意识别隐形糖,如果汁饮料、风味酸奶中的添加糖分。血糖稳定时可少量食用低糖水果如草莓、柚子,但需计入全天总热量。阅读食品标签时重点关注碳水化合物含量。

糖尿病患者需建立个体化饮食方案,定期监测血糖变化。建议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食谱,保持饮食记录。注意配合适度运动,避免饮酒。出现饥饿感时可增加低热量高纤维食物摄入。长期坚持科学饮食管理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,预防并发症发生。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防低血糖,但需严格控制使用频率和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