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
一岁孩子有痰可通过拍背排痰、调整体位、补充水分、雾化吸入、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。痰液积聚可能与呼吸道感染、过敏反应、环境干燥、喂养不当、先天性气道异常等因素有关。
家长将手掌空心隆起,从孩子背部由下向上轻叩,避开脊柱区域,每次持续5分钟,每日重复进行。该方法利用震动原理帮助松动气管内黏稠痰液,适合痰液黏稠但咳嗽反射较弱的情况。操作时需在孩子空腹或进食1小时后进行,避免引发呕吐。
将孩子头部垫高15-30度角侧卧,或采用俯卧位头低臀高姿势,利用重力作用促进痰液引流。对于夜间痰鸣明显的情况,可交替变换左右侧卧位,每2小时调整一次体位。注意观察孩子呼吸频率,出现口唇发紫应立即停止体位调整。
少量多次喂服温开水或母乳,每日液体摄入量需达到每公斤体重100毫升。适当增加环境湿度至60%左右,可使用加湿器或浴室蒸汽湿润气道。水分补充能稀释痰液黏稠度,但对心肾功能不全患儿需严格控制入量。
采用生理盐水或医生开具的支气管扩张剂进行雾化治疗,每次10-15分钟,每日2-3次。雾化颗粒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,减轻黏膜水肿并促进纤毛运动。雾化后需清洁面部并拍背,避免药物残留刺激皮肤。
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、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,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。禁止自行使用中枢性镇咳药,避免抑制咳嗽反射导致痰液滞留。用药期间需监测是否出现皮疹、腹泻等不良反应。
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避免接触二手烟、粉尘等刺激物。每日监测体温及痰液性状变化,出现黄绿色脓痰、持续发热、呼吸急促等情况需立即就医。饮食选择温热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,如米汤、苹果泥等,避免冷饮刺激气道。定期接种流感疫苗、肺炎疫苗可降低呼吸道感染概率。家长护理时需注意手部清洁,防止交叉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