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
皮肤炎皮疹瘙痒可能由接触性皮炎、特应性皮炎、真菌感染、过敏反应、神经性皮炎等原因引起。皮肤炎皮疹瘙痒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、脱屑、水疱、剧烈瘙痒等症状。
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直接接触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后发生的炎症反应。常见诱因包括洗涤剂、化妆品、金属饰品、植物汁液等。患者接触部位会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、丘疹或水疱,伴有明显瘙痒或灼热感。轻度接触性皮炎可通过冷敷和使用温和保湿剂缓解,严重时需遵医嘱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。
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体质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。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,易受环境因素刺激,表现为皮肤干燥、红斑、渗出和剧烈瘙痒,好发于肘窝、腘窝等屈侧部位。日常需避免过度清洁,坚持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。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。
皮肤癣菌感染可引起环形红斑、边缘隆起伴脱屑的典型皮疹,常见于足癣、股癣等。湿热环境、共用毛巾等因素易导致真菌滋生。患者会出现阵发性瘙痒,搔抓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。确诊需通过真菌镜检,治疗可遵医嘱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,同时保持患处清洁干燥。
食物、药物或昆虫叮咬引发的过敏反应可导致荨麻疹样皮疹,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剧烈瘙痒。严重者可出现血管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。常见致敏物质包括海鲜、坚果、青霉素等。急性期需立即脱离过敏原,轻度反应可口服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,严重过敏需及时就医。
神经性皮炎与精神紧张、焦虑等因素相关,表现为皮肤苔藓样变和阵发性剧痒,好发于颈后、肘部等易搔抓部位。反复搔抓会形成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。治疗需配合心理疏导,避免过度搔抓,夜间可戴棉质手套。局部可遵医嘱使用卤米松乳膏等强效激素药膏封包治疗。
皮肤炎皮疹瘙痒患者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衣物,避免使用碱性洗浴用品。洗澡水温不宜过高,洗后及时涂抹保湿霜。饮食上注意记录可疑致敏食物,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。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。若皮疹持续加重、出现渗液或发热等全身症状,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,切勿自行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