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致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是什么

侯大为 主任医师

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  新生儿外科

非化脓性中耳炎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、上呼吸道感染、过敏反应、气压损伤、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。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闷胀感、听力下降、耳鸣等症状,通常无耳道流脓。

1、咽鼓管功能障碍

咽鼓管是连接中耳与鼻咽部的通道,负责调节中耳气压平衡。当咽鼓管因腺样体肥大、鼻咽部肿瘤或先天发育异常导致阻塞时,中耳内形成负压,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,浆液渗出积聚于鼓室。儿童因咽鼓管短平直更易发病。日常可通过咀嚼口香糖、捏鼻鼓气等方式促进咽鼓管开放。

2、上呼吸道感染

感冒或鼻炎时,鼻咽部炎症可能蔓延至咽鼓管黏膜,引发充血水肿。病毒或细菌产生的炎性介质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,刺激黏膜分泌增多。流感病毒、鼻病毒等常见病原体可通过该途径诱发中耳炎。发病期间需保持鼻腔通畅,避免用力擤鼻。

3、过敏反应

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花粉、尘螨等过敏原后,鼻黏膜发生I型变态反应,组胺释放导致咽鼓管黏膜水肿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进一步加重管腔狭窄,阻碍中耳通气。此类患者常伴眼痒、阵发性喷嚏等过敏症状。需远离过敏原并使用抗组胺药物控制。

4、气压损伤

飞行或潜水时外界气压急剧变化,若咽鼓管未能及时开放调节,中耳内外压力差可导致黏膜血管破裂、组织液渗出。严重者可能出现鼓膜充血甚至穿孔。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常见于咽鼓管功能欠佳者,活动前可使用鼻用减充血剂预防。

5、免疫异常

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累及中耳黏膜,引发非感染性炎症。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血管炎,黏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,浆液性渗出物积聚。此类患者需控制原发病,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调节免疫反应。

预防非化脓性中耳炎需加强鼻腔护理,保持咽鼓管通畅。过敏性体质者应减少接触过敏原,感冒期间避免用力擤鼻。乘坐飞机或潜水时可做吞咽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。若出现持续耳闷、听力减退等症状超过两周,建议尽早就医进行耳内镜和声导抗检查,排除胆脂瘤等器质性病变。儿童患者需特别关注腺样体肥大问题,必要时考虑手术切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