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胸外科
脑卒中患者可通过重心转移训练、辅助器具使用、台阶高度调整、步态节奏控制、专业康复指导等方式进行上下楼梯练习。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通常由运动神经损伤、肌肉协调性下降、平衡能力减退、关节活动受限、感觉输入异常等原因引起。
在上下楼梯过程中需重点训练患侧肢体承重能力。初期可采取坐位训练,双手扶住台阶边缘缓慢转移重心至患侧臀部,适应后过渡到站立位训练。健侧腿先上台阶时,应有意识将体重向患侧下肢转移,避免出现代偿性跛行。训练时需有家属或治疗师在患侧后方保护,防止重心不稳导致跌倒。
根据功能障碍程度选择四脚拐杖、楼梯扶手或穿戴踝足矫形器。使用拐杖时应遵循健侧先上、患侧先下的原则,拐杖与患肢同步移动。安装楼梯扶手的高度建议与患者髋关节平齐,抓握时肘关节保持轻度屈曲。严重平衡障碍者可配置爬楼机辅助训练,但需避免长期依赖辅助设备。
康复初期建议选择台阶高度不超过15厘米的楼梯,可在专业机构使用可调节训练阶梯。上台阶时健侧足部应完全踏稳台阶后再移动患肢,下台阶时患侧足部先接触下一级台阶前缘。居家改造可将普通楼梯加装临时木质台阶垫,形成过渡性训练阶梯,后期逐步恢复标准台阶高度训练。
采用节拍器或口头计数控制步频,建议初始速度每分钟不超过60步。上楼梯时吸气准备、呼气发力,下楼梯时全程保持核心肌群收紧。每完成3-5个台阶需暂停休息,观察是否出现患侧膝关节过伸或足下垂等异常步态。训练前后应进行10分钟下肢肌肉牵拉,重点放松腓肠肌和股四头肌。
建议在康复治疗师监督下进行阶梯适应性评估,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。水中阶梯训练可利用浮力减轻关节负荷,适合早期康复阶段。对于存在空间认知障碍的患者,需配合视觉提示标记台阶边缘。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应监测训练时心率变化,避免出现血压波动过大情况。
脑卒中患者进行楼梯训练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,从每日5分钟开始逐步增加至20分钟。训练前后应检查患侧肢体皮肤状况,避免摩擦损伤。饮食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促进肌肉修复,训练后及时补充电解质。出现头晕或关节疼痛加重时应立即停止训练,定期复查肌力和平衡功能评估康复效果。居家环境需移除楼梯地毯等障碍物,夜间训练需保证照明充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