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
耳朵旁肿胀可能由淋巴结炎、皮脂腺囊肿、腮腺炎、外伤或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局部热敷、药物治疗、手术引流等方式缓解。
耳周分布大量淋巴结,当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时,局部淋巴结会出现红肿热痛。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、中耳炎等疾病,可能伴随发热症状。轻度感染可通过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治疗,严重化脓需切开引流。
皮脂腺导管堵塞形成的囊肿,触诊有弹性肿块,继发感染时明显肿大疼痛。较小囊肿无须处理,合并感染时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,反复发作的囊肿需手术完整切除囊壁。
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腮腺肿大,以耳垂为中心弥漫性肿胀,可能伴有张口疼痛。需隔离治疗,使用利巴韦林抗病毒,合并睾丸炎或脑膜炎时需住院治疗。
耳部撞击伤可能导致软组织内出血形成血肿,表现为局部青紫肿胀。早期冷敷止血,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,巨大血肿需穿刺抽吸,合并骨折时需耳鼻喉科处理。
接触染发剂、金属耳饰等致敏原后出现的血管神经性水肿,常伴皮肤瘙痒。需立即脱离过敏原,口服氯雷他定抗过敏,严重喉头水肿需肾上腺素抢救。
建议保持耳周清洁干燥,避免挤压肿胀部位。饮食宜清淡,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。肿胀持续超过3天不缓解,或出现发热、剧烈疼痛、听力下降等症状时,应及时到耳鼻喉科或普外科就诊。夜间睡眠时可垫高枕头减轻局部充血,过敏体质者需记录可疑致敏物接触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