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
耳屎黏黏的可能由外耳道分泌物过多、外耳道炎、外耳湿疹、耵聍栓塞、真菌性外耳道炎等原因引起。耳屎黏稠可通过清理外耳道、使用滴耳液、抗真菌治疗、清除耵聍、保持耳部干燥等方式改善。
外耳道皮肤腺体分泌旺盛会导致耳屎黏稠,这种情况属于生理现象。耳道内的皮脂腺和耵聍腺分泌过多油脂与脱落上皮混合,形成黏性耳垢。无需特殊治疗,定期用温水清洁外耳道即可,避免使用棉签深入掏挖刺激腺体分泌。
细菌感染引发的外耳道炎会使耳屎变黏并伴有异味,可能与游泳进水或掏耳损伤有关。患者常出现耳痛、耳痒症状,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、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,同时保持耳道干燥。
过敏反应导致的外耳湿疹会使耳道渗出增多,耳屎呈现黏腻状态。多与接触过敏原有关,表现为耳部皮肤红斑、脱屑。建议使用地奈德乳膏等弱效激素药膏,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,避免抓挠刺激患处。
长期未清理的耳屎氧化变硬后吸收水分,可能形成黏稠的耵聍团块堵塞耳道。会出现耳闷、听力下降等症状,需由医生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冲洗清除,切勿自行强行掏取以免损伤鼓膜。
曲霉菌等真菌感染会使耳屎呈黏稠豆渣样,常见于长期滥用抗生素人群。伴随剧烈耳痒和潮湿感,需使用克霉唑滴耳液等抗真菌药物,治疗期间保持耳道通风干燥,避免共用挖耳工具。
日常应注意避免频繁掏耳,洗澡游泳时可用防水耳塞保护。油性耳垢体质者可每半年到医院进行专业清理,出现耳痛、流脓等感染症状需及时就诊。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,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维持皮肤黏膜健康。耳道瘙痒时切忌用异物搔刮,可用吹风机低温档保持耳道干燥缓解不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