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
乙肝早期肝硬化在及时规范治疗的情况下有可能实现部分逆转。肝硬化的可逆性主要取决于肝纤维化程度、病因控制效果以及肝脏代偿功能,临床干预手段包括抗病毒治疗、抗纤维化治疗、生活方式调整等。
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活跃复制是肝硬化进展的核心因素。规范使用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酯等一线抗病毒药物,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,降低肝脏炎症反应。病毒载量持续阴性超过1年者,部分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可减轻。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HBV-DNA、肝功能等指标。
安络化纤丸、扶正化瘀胶囊等中成药具有改善肝脏微循环、抑制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。联合使用水飞蓟宾、双环醇等护肝药物,可促进胶原纤维降解。肝脏弹性检测显示,部分患者治疗6-12个月后硬度值可下降。
合并脂肪肝会加速纤维化进程。控制体重指数在18.5-23.9范围,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,补充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,可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。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。
门静脉高压前期可通过普萘洛尔等药物降低血流压力。定期胃镜检查能早期发现食管静脉曲张,内镜下套扎治疗可预防破裂出血。补充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,有助于减少腹水形成。
胸腺肽α1等免疫调节剂可改善淋巴细胞功能,降低肝炎活动度。对于HBeAg阳性患者,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可能促进免疫控制。治疗期间需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血常规变化。
乙肝肝硬化患者应严格戒酒,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按1.2-1.5g/kg体重补充,优先选择鱼类、豆制品等优质蛋白。限制钠盐摄入在4-6g/日,适量进食西蓝花、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K的蔬菜。建议每3-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,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通过规范管理,5年生存率可超过80%。出现腹胀、下肢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就诊。